“后疫情”时代,商业银行如何构建“非接触”营销的“多方合力”
核心提示“非接触”线上服务已成为大势所趋,商业银行营销线上化进程也借机快速推进起来。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国民经济和消费能力正在逐步复苏,中国开始进入“后疫情”时代。因为疫情,商业银行开始持续发力,不断探索金融业务发展之路,逐步意识到营销在金融领域的重要作用,也渐渐地走出自己特色的营销之路。
快速推动营销活动的线上化。以往银行网点开展的存款有礼活动,大多数是柜员线下人工操作,礼品大多以实物为主,其中生活礼品最为常见。这些线下活动吸引了大批网点客户,迅速提升了银行的业绩,但是整体来讲,这些活动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支撑。伴随疫情,“非接触”线上服务已成为大势所趋,商业银行营销线上化进程也借机快速推进起来。
相对于线下营销,线上营销活动依赖于完善的营销、权益等相关系统支撑。借助相关系统,银行能够快速地展开多种多样的营销活动,通过生态运营、权益助力、精准营销等方式达到良好的营销效果,实现银行获客、活客的目标,推动金融业务的发展。
逐渐扩充营销场景的多样化。随着营销的深入发展,营销场景也在向多样化发展。目前,各行不止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营销活动,同时在不断拓展营销场景,例如:客户员工化、营销合伙人模式,借助社交圈分享转化、裂变式营销等场景不断扩充营销人群,收到了良好的营销效果。
另外,有些商业银行也开始尝试借助新兴媒体展开产品营销。例如,通过“抖音”、“直播”等做产品销售引流。商户营销也成为某些银行的获客利器,在各行的营销场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方式扩展了用户的生活场景: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和优惠,另一方面,银行也达到营销目的。
积极促成营销活动的常态化。各商行银行的营销活动也从偶尔“单次、低频次”的活动,逐渐转向“常态化”长期模式。目前热门活动、权益卡包等已成为各商业银行APP中的常规模块,里面的活动也趋于常规化,例如:一些银行的“新户有礼”、“移动支付红包”、“微信提现补贴”等活动。
“后疫情”时代,商业银行要将“危机”转化为“战机”,想要借助营销之力弯道超车,真正达到营销之力最大化,除了参考同业发展的方向之外,还要统筹考虑强有力的后台支撑,其中包括:场景支撑、服务功能支撑、产品支撑和数据支撑。
丰富的金融业务场景,完善的金融业务服务,配合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结合完善的大数据分析,辅以适当的营销活动,“多方合力”,才能真正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走出商业银行自己的特色营销之路,不断拓展金融业务发展之路。
- 2022-09-30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阶段性放宽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下限
- 2022-09-30金融机构持续“补血” 中小银行成发债主角
- 2022-09-30银行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1家主要银行利企惠民减免服务费1375亿元
- 2022-09-27“十一”将至 银行打响信用卡存量竞争突围战
- 2022-09-27银行业善用“金融活水” 服务实体经济“时度效”显著提升
- 2022-09-27中小银行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中长期存款挂牌价降幅明显
- 2022-09-20一时大意汇错款 庆元工行贴心服务帮追回
- 2022-09-20淮安市洪泽区强化主体培育奋力打造创新型城市
- 2022-09-20高唐县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 2022-09-15多家银行大额存单额度告急 存款利率还要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