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神州法治网
首页 > 银行

高额返利为“幌子”济南一购物广场诈骗20亿,山东警方挽回损失

2020-05-12 18:38:06 来源:
 

互联网络时代,“零元消费”“消费创造价值”等吸引眼球的词汇并不新鲜,然而济南一家家具购物广场就以对外承诺可高额返利为“幌子”,明目张胆的面向社会吸收资金达20多亿元。不过,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在济南章丘警方各部门联合协作下,五名犯罪嫌疑人束手就擒。12日,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2019年,山东省共立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3371起,涉案价值584亿余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0460名。破案迅速,为群众直接挽回损失上百亿元。

高额返利为“幌子”济南一购物广场诈骗20亿,山东警方挽回损失

经济类犯罪手段五花八门

济南章丘警方接到市民报警,某家居购物广场存在集资诈骗行为,之后办案民警经查,济南某家居购物广场有限公司在2014年至2017年11月期间,先后以“零元消费”、“消费创造价值”为名,通过宣传册、电视、微信、口口相传等方式公开向社会承诺高额返利,向社会吸收资金20多亿元,涉及全国20多个省市2万余人,造成损失6.4亿元。该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挽回经济损失1亿余元。2020年3月,经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被告人率某某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马某、辛某某等五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三年至五年不等有期徒刑。

而在2019年,枣庄市公安局接到反映,某组织存在传销行为,随后经调查发现,该传销组织平台自2016年10月开始运营,以发行原始股、配股裂变(券股价值翻倍)为幌子,大肆发展会员,且会员之间形成金字塔状传销结构,收取巨额会员费。截至2017年8月在全国发展注册会员8万余人,会员涉及全国二十余个省市,涉案金额达12亿余元。2019年8月14日,该案经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主要犯罪嫌疑人冯某强、陈某元、张某国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分别判处罚金;其他骨干成员分别被判处二至七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19年,烟台市公安局立案侦查一起伪造货币犯罪案,通过大数据分析,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真实身份,经拓展研判,发现窝点线索10余个,打掉伪造货币团伙2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打掉制作假币窝点13个,缴获假币20万余元,缴获传授制作假币的教学片10余套,假币电子模板、铝制版、丝网版等30余套,以及制假工具和原材料一宗。经案后循环研判,又进一步关联发现制作假币窝点线索,共打掉涉及全国10余省市的出售制作假币工具窝点1个,制作假币窝点1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收缴假币240余万元。目前,该系列案件已全部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2019年9月,泰安市公安局泰山分局破获以陈某某为首的倒卖银行卡犯罪团伙,抓获涉案成员17人,摧毁犯罪窝点5处,缴获银行卡200余套,冻结涉案资金100余万元。经查,犯罪嫌疑人陈某某组织团伙成员通过低价大量收购银行卡并高价销售至全国各地及境外,用于为实施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犯罪收款和转移资金。

2019年7月,德州夏津县公安局成功破获“7.12”特大地下钱庄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2人,打掉犯罪团伙3个,捣毁地下钱庄窝点2处,涉案交易数额达107亿元。经查,自2016年以来,犯罪嫌疑人陈某读、陈某旺、郑某登等人在明知自己不具备外汇经营资质的情况下,经营专门从事非法换汇的公司,向当地的中国商户提供兑换人民币的业务,从中谋取巨额利润。

2019年,又是枣庄市公安局立案侦办“2.25”再生资源行业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经查,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在没有实际业务的情况下,利用当地政府对废旧物资行业的补贴政策,采用虚开增值税发票手段骗取所上缴增值税的50%税款进行返还,直接造成国家税款重大损失。该案涉及11个省市74家企业,涉案金额高达300亿余元,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2020年3月5日,该案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2019年,临朐县公安局成功侦办沪临汽修厂涉嫌保险诈骗犯罪集团案件。经查,犯罪嫌疑人刘某元用自己或借用他人名义注册多家公司,经营车辆维修、保养、代卖保险等业务。2014年至2017年期间,刘某元安排团伙成员采用故意制造或伪造交通事故、提高车辆定损价格等方式骗取保险金,涉嫌保险诈骗犯罪。该案共抓获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36名,查明涉案人员近百人,带破1000余起保险诈骗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000余万元,涉及保险公司十余家。

2020年2月4日,张某晨到博兴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称:1月29日,其通过微信朋友圈联系到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自称厂家的曾某杭购买口罩,先后向其转款70余万元。2月2日起,张某晨发现部分客户收到的口罩包裹全部为大米、茶叶等虚假物品,后经多次联系曾某杭后陆续收到退款20余万元,剩余货款曾某杭不予退还。博兴县公安局对该案立案侦查,并积极协调外省公安机关协助调查,经细致工作,涉案赃款全部追回。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距离省会济南300多公里外的青岛公安经侦部门成功破获特大制售假冒品牌箱包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3人,捣毁犯罪窝点49处,查扣流水生产线56条、制假设备1431台,现场缴获假冒国际知名品牌箱包成品3万余件。经查,自2016年以来,犯罪嫌疑人方某等人自外地购入假冒国际知名品牌箱包材料,雇佣工人制作假冒注册商标的箱包对外销售牟利,其制售假网络涉及全国14省18市。2019年3月,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法院以犯假冒注册商标罪,依法判处方某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750万元;判处其他20余名犯罪嫌疑人有期徒刑五年至缓刑等不等刑期,并处罚金累计达1500余万元。2019年6月,该案获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品保委)年度十佳案例。2019年,潍坊安丘市公安局成功侦破刘某军涉嫌非法经营期货业务犯罪。经查,2017年10月,刘某军以个人身份在香港注册成立“香港元泰金融有限公司”,并以该公司名义在香港民众期货有限公司开立期货交易账户。此后,刘某军使用“信管家”交易软件在互联网设立交易平台及手机APP,在济南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发布广告,发展代理商并通过代理商招揽客户到该交易平台进行香港及境外期货交易。截至案发,刘某军利用其实际控制的济南持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展上海、青岛、潍坊等地代理商100余个、为客户开设账户6000多个,非法所得499万余元。

高额返利为“幌子”济南一购物广场诈骗20亿,山东警方挽回损失

抓获万余名罪犯,山东警方挽回上百亿资金

据了解,2019年,山东省共立各类经济犯罪案件13371起,涉案价值584亿余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0460名。破案迅速,为群众直接挽回损失上百亿元,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特别是经侦部门对社会影响恶劣等经济犯罪活动,加大打击力度,强化追赃挽损,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经济金融秩序。

其间,山东警方组织开展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专项行动,2019年,全省共立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108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44名,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2.46亿元。全面推进非法集资“零发案”辖区创建活动,加大非法集资犯罪源头防控工作力度,推动综合治理,有效遏制涉众型经济犯罪的高发态势。此外,组织开展区域性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专项行动,山东警方立案48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8人,帮助金融机构收回不良贷款63亿元,有效遏制了恶意转移资产、悬空金融债权行为。而在打击骗税和虚开专项行动和打击涉税犯罪“百城会战”行动中,共立涉税类案件173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38名,考核成绩居全国第一,获公安部嘉奖令2次、贺电9次。

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立案25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1人,在公安部组织的“昆仑”行动中成绩突出,成功破获青岛“9.29”特大制售假冒品牌服饰箱包案、临沂特大制售假冒卫生用品案等重大案件,受到部、省领导批示表彰。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公安经侦部门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虚假广告、合同诈骗等经济犯罪,有力震慑了各类涉疫情违法犯罪活动。截至目前,全省公安经侦部门出动警力1740人次,直接侦办和参与侦办涉疫情经济犯罪案件61起,打掉窝点31个,涉案金额5284万余元,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4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94名,缴获涉案口罩26.8万个,卫生消毒用品6000余瓶。

严厉打击保险诈骗和证券犯罪,破获沪临汽修厂特大保险诈骗案,刑拘犯罪嫌疑人50人,批准逮捕7人,带破涉及34家保险公司1000余起保险诈骗案件,涉案金额近3000万元。破获某特大操纵证券市场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移送起诉12人,冻结赃款1.67亿元。

积极开展“猎狐行动”,加大境外追逃追赃力度,全省共从美国、加拿大、韩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劝返犯罪嫌疑人34名,追回涉案资金人民币3亿余元。

对经济类犯罪绝不手软

山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副总队长、境外追逃工作处处长郝建表示,当前,受国际经济贸易增速同步趋缓、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复杂因素影响,山东省经济领域违法犯罪还处于多发态势。

一是实施“庞氏骗局”的P2P平台、打着“养老服务”“虚拟货币”“区块链”“外汇投资”等幌子实施的非法集资犯罪和打着“消费返利”“电子商务”“虚拟货币”“区块链”“炒外汇”“爱心慈善”“军民融合”“一带一路”等幌子实施的传销犯罪蔓延迅速,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和利诱性,社会危害严重。同时,传销犯罪和非法集资犯罪共生发展,利用传销手段进行非法集资也成为涉众型犯罪的一个明显趋势;二是网络制售假币犯罪时有发生,影响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三是骗税、虚开案件案值较大,危害国家正常税收秩序;四是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在个别地区不同程度存在,危害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信用环境;五是商贸领域犯罪手法多样、假冒伪劣犯罪屡禁不止,扰乱正常商业秩序。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生产、销售假冒品牌口罩、手套、医用防护衣、消毒液等防治、防护产品、物资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活动;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防护用品、药品或者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价格,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犯罪活动等都是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犯罪,都是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

投资金融产品需谨慎再谨慎

对于当前各类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各类证券、期货、理财、保险、贵金属等产品层出不穷,很多老百姓一方面想广开投资门路、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又缺乏金融领域专业知识,害怕受到经济犯罪的侵害,那么市民该如何应对,郝建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一方面,很多金融产品具有不确定性、高杠杆性、高风险性和交易对象虚拟性、交易目的多重性的特征,投资这些产品一定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或《交易协议》,了解投资范围、起投金额、风险提示等,需谨慎再谨慎、把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另一方面,当前很多犯罪分子喜欢打着“私募基金”“外汇投资”“期货期权”“贵金属交易”的旗号,编造项目标的,虚构资金往来,大肆从事非法集资犯罪活动。面对这些“陷阱”,一要选择合法主体。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经监管部门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理财、信托、基金、债券、外汇交易等金融服务,要选择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持牌金融机构,未经批准的坚决不参与。二要拒绝可疑项目。对于在商场、超市、街头摆摊设点、拉人投资的,或者在互联网、户外广告牌、电梯间刊发广告进行宣传的,一定要提高警惕。三要抵制高息诱惑。不法分子为了引诱群众参加,往往承诺高收益、无风险、保本保息,但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投资理财不得宣传、不得承诺还本付息。可以说,宣传承诺收益越高就越危险,上当受骗可能性就越大。大家一旦发现承诺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积极举报,依法维护好自己的切身利益,让各种金融诈骗和不断变异的庞氏骗局无所遁形。

抽丝剥茧看清诱骗

现如今,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严重危害群众财产安全,市民该如何防范,山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政委、一级警务专员石学鹏表示,非法集资、传销等犯罪分子不断变换花样,以各种明目诱骗公众上当,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攀附国家大政方针从事犯罪活动,欺骗性越来越强。广大群众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警惕利用高科技产品、公益慈善、创业创新、扶贫养老等噱头的经济犯罪活动。无论打着什么样的旗号,如果其经营的项目并不创造任何财富,却许诺能够支付高息,或只要交钱入会、发展人员就能获取“回报”的,务必保持高度警惕。防范非法集资、传销等经济犯罪,远离骗局,最根本的还是要克服贪欲,不要幻想“一夜暴富”。如果抱着侥幸心理参与其中,最终将会落得血本无归、倾家荡产,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害人害己。

广大群众在受到这些犯罪行为侵害后,请直接到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经侦大队报案,接受报案后,公安机关会认真受理群众报案、举报,细致做好案件的调查取证工作,依据公安机关关于非法集资案件相关管辖规定,做好主办、协办和协查工作。

“5.15”是全国公安经侦部门的一个宣传品牌。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山东省公安厅获悉,从今年开始,5月15日至8月15日,将组织开展全国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季活动。此次,宣传季活动突出“与民同心,为您守护”主题,重点围绕假币、洗钱、金融、涉税、非法集资、传销、商贸、缉捕行动以及私募证券等领域社会危害严重、社会公众广为关注的经济犯罪活动,介绍犯罪形势特点,剖析典型案例,传授防骗知识,展示公安机关忠诚履职、打击犯罪、保障民生、服务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显著战果,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工作。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国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hyxs2020@qq.com

神州法治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2007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