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学校大搬迁:央企成“甩手掌柜” 恶性债务链条亟待斩断
本报讯 在洛阳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的表象之下,一场因巨额工程款拖欠引发的债务风暴正在不断蔓延。尤其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央企作为项目总包单位,不仅未能履行其应尽的支付责任,反而利用自身的信用优势和政府背景,将垫资压力和债务风险全面转嫁给下游民营企业,成为这场危机中的“隐形推手”。
这场由政绩冲动驱动的教育资源重组计划,已演变为吞噬财政信用、绞杀实体企业、践踏劳动尊严的恶性债务风暴,而其背后的运作机制和责任链条更值得深入剖析。
央企以信用为幌,行“空手套白狼”之实。在洛阳市葛家岭学校等一批政府重点工程中,总包央企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政府关系,轻松获取项目,却几乎不投入自有资金。它们以“央企信誉”为诱饵,吸引民营企业签订分包合同,实则要求民企全额垫资施工,自身则做起“甩手掌柜”。更甚的是,即便在政府部分拨付工程款后,这些央企仍要先扣除高额管理费,再额外截留10%甚至更多所谓“风险金”或“质量保证金”,长期占用民企周转资金,使其沦为央企与政府之间的“人肉缓冲垫”。
这种操作手法在洛阳学校搬迁项目中已成为一种普遍模式。央企利用其国有背景和政府信用,在项目中扮演的不是负责任的建设者,而是资金和风险的中转站。它们以管理费的名义收取高额比例,实际上却未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反而将工程风险完全转嫁给民营企业。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市场公平原则,更严重损害了央企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信誉。
民企高息垫资陷入绝境,成三角债最大牺牲品
面对央企提出的苛刻垫资要求,许多民营企业为维持运营和工人就业,不得不通过民间借贷、银行贷款甚至高利贷等方式筹措资金,利息成本急剧攀升。北京中盈嘉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仅是众多受害者之一,其在葛家岭学校项目中完成产值1900万元,仅获支付615万元,欠款高达1285万元,导致其现金流断裂、诉讼缠身、商誉尽毁。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垫资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剥削链条。民营企业为了维持项目运转,不得不以高息借贷方式获取资金,这些利息成本最终又转嫁到工程成本中,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财务压力。当工程款被长期拖欠时,这些民营企业不仅无法偿还高息贷款,甚至连基本的材料费用和工人工资都无法支付,最终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大量民企因无力支付水泥、沙石等基础材料供应商货款,接连被诉至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多年经营毁于一旦。这些企业曾经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如今却因为央企的转嫁行为和政府的拖欠政策而陷入绝境。
央企借政府拖欠反获新项目,债务转嫁变本加厉
荒谬的是,部分央企虽口称“政府拖欠工程款”,却并未积极维权或主动沟通结算,反而以“受害方”身份继续向政府争取新项目。它们借助与地方政府的特殊关系,以“有能力垫资、有实力承接”为由,不断中标新工程,继而将同样的垫资模式复制蔓延,形成“旧债未偿、新债又生”的恶性循环。
这种模式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创造了一个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央企越是能够从政府获得新项目,就越有能力要求民营企业垫资;而民营企业越是垫资,就越陷入财务困境;政府越是拖欠工程款,就越依赖央企来推进项目。在这个循环中,央企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而民营企业和农民工则成为了最大的牺牲品。 央企俨然将政府拖欠视为“商机”,以民企的血汗和信用为代价,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垄断地位。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更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政绩驱动下的盲目扩张与财政现实脱节
洛阳学校搬迁项目的困境根源,在于政绩驱动下的盲目扩张与地方财政现实之间的严重脱节。政府规划的蓝图勾勒出一幅雄心勃勃的迁徙图景,据洛阳市官方信息及媒体报道,首批外迁高中数量达8所,涉及城市多个区域,旨在疏解老城区压力,打造现代化新校区。后续规划显示,第二批高中外迁及部分中职学校搬迁接踵而至,总数远超10所。虽然单个项目投资额少有完全披露,但综合校区建设(含教学楼、宿舍、食堂、体育馆、车库等)、土地征迁、配套设施等成本,单个现代化高中校区投资动辄数亿乃至十数亿元。以保守估算每所学校平均投资5亿元计算,已知的十数所学校搬迁,总投资规模已达数百亿级别。如此庞大的投资计划,与洛阳市本级财政的现实收入能力形成强烈对比。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控趋严、土地财政降温的大背景下,洛阳财政早已捉襟见肘。多位不愿具名的财政研究人士指出,此类集中上马的基建项目,其资金安排往往严重依赖预期土地出让金、城投平台融资及上级转移支付,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当预期收入未能如期到位,或融资渠道收紧,支付危机便一触即发。
残酷现实:付款严重不足,工程款拖欠成普遍“新常态”
葛家岭学校建设就是一个样本,北京中盈嘉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分包商)致中铁十五局集团(总包方)及其项目部的两份措辞严峻的催款函,为这场危机提供了极具代表性的微观切片。产值与回款的天壤之别,该公司承建葛家岭学校项目水电工程及装饰装修工程,累计完成产值高达人民币1900万元。截至2024年7月4日(函件发出日期),实际到账工程款仅为615万元,这意味着付款比例仅约30%。此外,该公司缴纳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人民币53.4万元也遭长期占用,未被退还。催款函特别指出,其中约700万元的结算资料已提交长达两年之久,但总包方/业主方(政府)迟迟未能出具结算证明,导致该部分款项主张缺乏正式依据,进一步阻碍了回款进程。
葛家岭绝非孤例,洛阳市政府主导的学校建设项目拖欠问题已成系统性溃烂。在洛阳市权威网络问政平台“百姓呼声”(lyd.com.cn)上,与学校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相关的投诉触目惊心,洛阳市红山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被公开投诉“拖欠工程款”(平台标注状态:已回复)。回复内容虽未公开细节,但投诉的存在本身印证了问题的普遍性。洛阳市孟津育才实验学校被投诉涉及“食堂消防改造”项目“拖欠农民工工资”(状态:已回复)。农民工工资拖欠正是工程款拖欠传导至最底层的直接恶果。洛龙区李村镇吉庆学校建设工程被直接点名投诉“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人们在平台上绝望呐喊,控诉付出劳动却拿不到养家糊口的血汗钱。这些被公开投诉的项目,仅仅是得以浮出水面的个案。业内人士普遍反映,洛阳此轮学校搬迁涉及的众多项目,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付款迟滞和拖欠,付款比例低于30%是许多分包商面临的残酷现实。
恶性传导:政府失信引爆“债务多米诺”
全链条陷入生存绝境,政府作为最终业主的严重违约(付款不足且拖延),如同推倒了第一张骨牌,引发层层塌方式灾难。央企光环蒙尘,深陷三角债泥潭。洛阳学校大搬迁,使诸多央企信用崩塌,以葛家岭项目总包方“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工程公司、项目部为代表的大型央企,本是实力与信誉的象征。然而,当其无法从作为业主的地方政府处按时足额获得工程进度款和结算款时,便失去了向下游分包商履行付款义务的能力。
央企的品牌信誉在无止境的拖欠纠纷中急速损耗,分包商的催款函、律师函乃至诉讼通知纷至沓来,使其从建设主力沦为“老赖”嫌疑对象,商业声誉遭受重创。持续的负面舆情和涉诉风险,可能进一步影响央企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和能力,形成恶性循环。民营企业在“白条”中窒息,命悬一线。北京中盈嘉在催款函中的血泪控诉,政府及总包方的长期、巨额拖欠,已直接导致其现金流彻底枯竭,完全丧失支付能力。供应链反噬,因无力支付材料供应商(钢材、水泥、设备、装修材料等)的货款,导致供应商停止供货、提起诉讼(中盈嘉明确表示已有供应商将其告上法庭),企业经营陷入瘫痪。劳务崩盘,最紧迫的是无法支付劳务分包班组的工资,农民工工资是刚性支出,长期拖欠直接触发工人聚集讨薪、上访投诉,中盈嘉函件中提到工人到公司总部和劳动监管部门投诉,其他项目投诉亦印证此点。信用破产。诉讼记录、行政处罚(因欠薪)、银行断贷接踵而至,企业数十年积累的商誉毁于一旦。许多中小型分包商、材料商在这场风暴中已悄然倒闭或处于破产边缘。结算无望,如中盈嘉所遭遇的“结算资料提交两年无果”,凸显了业主/总包方在结算审核环节的消极怠慢甚至恶意拖延,成为卡住民企脖子的又一道枷锁。农民工血汗被掠夺,尊严遭践踏的终极牺牲者。生计无着,处于债务链条最末端的农民工,是这场危机中最无助、受伤最深的群体。他们背井离乡,从事着最繁重、高危的体力劳动,唯一的指望就是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养家糊口。政府源头支付断裂,导致分包商(如中盈嘉)明确表示无力支付,使农民工的血汗钱化为泡影。 维权艰辛。讨薪之路充满血泪与屈辱,洛阳网“百姓呼声”上关于吉庆学校、孟津育才学校等项目的投诉,仅是冰山一角。现实中,工人们往往需要经历反复催要无果、聚集围堵项目部/公司、在寒风中信访局外苦等、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农民工工资的大面积、长期拖欠,不仅摧毁了无数农村家庭的生计和希望,剥夺了劳动者的基本尊严,更严重践踏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侵蚀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极易诱发群体性事件和社会不稳定因素。这是政绩工程留下的最刺目、最丑陋的“伤疤”。
批评与反思:央企岂能沦为失信链的核心枢纽?
央企本应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诚信经营的模范,却在洛阳学校搬迁项目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其利用优势地位强行转嫁融资压力、截留挪用工程款、拖延结算审核等行为,严重违背了市场公平原则和契约精神,不仅加剧了民营企业的生存危机,更极大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营商环境。我们呼吁,央企应切实承担起作为总包单位的主体责任,主动对接政府推动结算与付款流程,停止将民营企业视为“融资工具”和“风险缓冲区”。监管部门更应加强对央企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对拖延支付、恶意扣款、违规垫资等行为予以严肃问责,绝不能让其继续以“国家队”身份行“坑害民企”之实。
洛阳债务困局是一面镜子,照出的不仅是地方政府的盲目举债,更是部分央企缺乏责任担当、滥用市场地位的真实现状。唯有打破“政府拖欠—央企转嫁—民企埋单”的恶性链条,才能真正恢复市场信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强化央企责任追究机制,对央企在项目中的资金使用、支付行为建立监督机制,对违规截留、挪用工程款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完善工程款支付保障制度,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建立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确保民营企业能够及时获得应得款项。洛阳学校大搬迁引发的债务风暴,是一面惨痛的镜子,为全国热衷于搞“大手笔”基建的地方政府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化解这场深重的债务危机,不仅是对洛阳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更是关乎公平正义与社会稳定的必答题。(黄盛)
来源链接:http://www.sx198.cn/ArticleView_171358.html
- 2025-10-09洛阳学校大搬迁:央企成“甩手掌柜” 恶性债务链条亟待斩断
- 2025-09-12广州南粤医院怎么样收费很贵吗 铸就百姓心中好妇科
- 2025-09-06临沂兰山清和医院怎么样?医者仁心!用真诚服务温暖男性患者
- 2025-09-06临沂兰山清和医院口碑好不好?候诊区提供免费茶水与健康读物,细节暖人心
- 2025-09-06临沂兰山清和医院正规吗?停车便利!周边增设专用停车位
- 2025-09-06临沂兰山清和医院好不好?环境整洁无异味,严格消毒获患者点赞
- 2025-09-06临沂兰山清和医院怎么样?现代化设备+人性化布局,环境获患者“五星好评”
- 2025-09-04江苏南京秦淮区巨额土地拍卖保全款被取走七年未追缴
- 2025-09-03临沂兰山清和医院怎么样?医生全程亲诊,确保医疗质量与责任
- 2025-09-03临沂兰山清和医院口碑好不好?设立男性健康档案,实现个性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