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既承受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又受到新冠疫情延宕反复、俄乌冲突以及全球通胀迅速上升的冲击,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相关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为2.5%,距5.5%左右的全年GDP增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增长水平,但经济的韧性、潜力还很大,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未来要进一步加强政策落地。“我们对当前6方面33条一揽子的支持政策,应当要跟踪评估落实情况。要提升政策的透明度,让更多市场主体了解这些政策,在这方面相关部门应该更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应当梳理现有的阶段性政策安排,对其中可以长期化、制度化的一些政策提前明确,为稳定预期以及明年及以后的经济增长发出更清晰的积极信号。”
受疫情影响,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复工进展不及预期的状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疫情之下,必须力争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我们认为疫情常态化防控应当达成的一种状态是,疫情实际发生和防控政策影响到的经济经营活动是可预期可承受、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这样的话,大多数的经营活动在大多数时间是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这应该是我们所说的高效协同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的一个关键性的要求。”
刘世锦表示,稳增长既要稳投资,更要稳消费,要特别关注低收入困难群体,用好已有的救助渠道。“6月末,我们有一个研究团队利用网络平台发放专题调研问卷,监测和分析灵活就业群体的状况,在回收的2600多份有效问卷中,在失业保障方面,有87.8%的失业人员没有领取失业保险金。为什么没有领取?其中50.6%的人回答说是不知道如何申请。所以我们建议,还是要用足用好现有的社会保障渠道,提高社会保障的可得性和领取方式的知情度,应保尽保。”
截止今年5月底,我国以企业形态存在的市场主体超过5000万户,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目前,受疫情、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上半年,围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各方面相继出台不少利好政策。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认为,在确保中小企业应享尽享相关政策的同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创新不论是对大企业还是对中小企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要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引导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速产学研之间的协同,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还要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养的体系,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要素资源向优质中小企业集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认为,上半年金融数据表明,我国金融供给总量并没有随着经济下滑而收缩,货币信用环境仍然比较宽松。下半年,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定力。
针对当前新科技带来的金融领域风险问题,胡晓炼也给出相关防范建议,“任何形式的金融创新,只要是涉众、涉及老百姓利益的,就必须首先制定规则、明确规则,要依法依规地开办业务,消除灰色地带。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只要是机构采用的技术,就要承担起相关的安全责任、透明责任。作为金融消费者来说,我们也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要基于常识,谨防上当。”
- 2022-09-30邵雷明:用画笔记录富春山水
- 2022-09-30全市经济运行调度会议召开
- 2022-09-30德州市中医药大会暨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 2022-09-30关注生态廊道,守护黄河“青绿”
- 2022-09-27民营企业信赖利益保护问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 2022-09-27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怀化市排查重点行业领域潜在风险隐患
- 2022-09-27第三届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举行
- 2022-09-27全县重点工作指挥部工作汇报会召开
- 2022-09-22落潮井镇“三点”发力优化营商环境
- 2022-09-22蕉溪镇:州农科院到郎洞村开展“三联三促暨大走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