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神州法治网
首页 > 信托

江苏首个服务心智障碍人群的慈善信托落地,有望破解托养难题

2022-08-23 08:00:50 来源:

交汇点讯 8月22日,“阳光守护”慈善信托在南京成立,这也是江苏首个服务心智障碍人群的慈善信托。

  南京市民赵梅老人和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一同生活。随着老人年事渐高,近一年来,她开始到处寻找可以托付儿子的可靠机构,并想请政府代为托管她的遗产,保障儿子未来的生活。虽然南京市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召开了专题研讨会为此出谋划策,但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长久以来,智力和精神障碍群体家庭始终面临一个困扰:家长去世后,谁来照顾孩子?如何为这些特殊家庭“兜底”,实践中仍需要很多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来支撑,更牵扯很多法律问题。这些家庭急切希望能形成一套详细的方案,为这类需求找到解决路径。

  今天,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首单服务心智障碍人群的慈善信托正式落地,引起心智障碍家庭的广泛关注。首单慈善信托的委托人是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受托人为光大信托,捐赠人是一位精神残疾孩子的外祖父。捐赠人刘进才表示,他决定将积蓄捐赠出来,专项用于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家庭的紧急事务处理、困难家庭补助等公益项目。同时,光大信托现场还向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80万元,让爱心放大。

  据悉,用信托来解决心智人群托养问题,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中国尚在摸索阶段,并无对这类信托的统称。

  江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欣建议,此类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是“人财分开”的监护模式,由社区或者公益组织作为残疾孩子的监护人,并由信托机构管理资产。

  中国信托业协会在《2021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中,首次将特殊需要服务信托单独列为一个专题研究课题。该报告中将该业务定义为:“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信任,将资金或财产转移给受托人,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包含心智障碍者、失能失智老人以及其他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特殊需要人群管理及运用财产,满足其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等信托文件规定的用途。”不难看出,该报告中所定义的特殊需要信托回归了信托的本质,真正将其用于“托付”而非“理财”。

  江苏科腾律师事务所张媛律师提示,慈善信托受益人为社会公众,如果希望受益人是子女,则属于服务性信托。

  南京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一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南京地区心智障碍者超过2万人。为探索切实有效的残疾人群体“托养”方案,江苏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特成立权益保障专项基金。

  残疾人权益保障专项基金秘书长贺梦莹介绍,为了解决心智障碍者的托养问题,专项基金已建立一套以服务性信托为核心的标准化工作流程,结合遗嘱、监护协议、监察协议等法律文件,确保家长去世后,孩子的人身监护与财产监管有效分离。此服务信托成立后,信托公司将收取一定管理费,并按照委托人的要求为孩子支付托养费用、康复医疗费用等,保障委托人的意愿得到妥善实施。

  据悉,该专项基金还为残疾人家庭提供免费的信托咨询,在专项基金的辅助下,南京已有6位家长设立服务性信托。未来,基金还将进一步引入更多政府和社会资源,关注身心障碍人士,建立家长监督组织,探索残疾人养老模式以及托养机构评级制度,惠及更多残障家庭。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hyxs2020@qq.com

神州法治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2007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