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与回眸|万亿压降难完成 信托转型路漫漫
来源: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夏子轩
“资本的增加为信托公司扩大创新业务提供了资金支持。”1月3日,广州某信托公司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行业转型和创新需要投资支持,雄厚的资金实力成为信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表现,为了补充流动性,降低风险,信托公司将增资作为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但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和影响,复杂形势、超强监管与转型变革叠加之下,信托公司承受着业绩与转型的双重压力。
据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统计,2020年,共成立26950只信托产品,规模25225.24亿元。这一规模与2019年的22722只、22638.32亿元相比,分别上涨了18.61%、11.43%。
2020年,也是信托业进入导向明确的监管新周期的第三个年头。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信托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余额为20.86万亿元,较年初减少7432.79亿元,同比下降5.16%,降幅较二季度末收窄0.4个百分点;信托资产余额较2季度末减少4182.31亿元,环比下降1.97%,降幅叫上季扩大1.75个百分点。
百瑞信托研究员谢运博认为,在资金信托新规的引导下,预计2021年信托业将加大对公开上市股票、债券、股权等资产的配置力度,资产配置类型将更趋丰富,逐渐摆脱对非标类资产的依赖。
1月3日,用益信托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喻智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2020年信托行业的非标转标加速进行,下半年行业的标品信托业务、资产证券化以及家族信托等创新业务加速发展,这既是行业监管趋严迫使行业转型的结果,也是信托行业回归本源业务的必然。
降融资去通道
在2020年2.5万亿元的信托资金中,从资金投向看,工商企业类、金融类信托明显增长。其中,金融类信托成立11936个,规模9069.2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9.64%、40.68%;工商企业类信托成立3159个,规模3162.3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是39.59%、46.64%。
以证券投资为主的金融类信托异军突起,据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资金较年初增长12.95%。
光大信托董事长闫桂军在2020年公司内部年中经营形势分析会上表示,对于融资类信托,未来综合实力较弱、风控能力不足、资产处置能力欠缺的小型信托公司可能不适合开展此类业务,应该将此类业务的展业主体聚焦到综合实力雄厚、风控手段先进、资产处置能力突出的大型信托公司上来。
此外,2020年初,监管部门制定了2020年全行业压降1万亿元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融资类信托业务的指标。
2020年前两个季度,在信托行业受托资产规模整体下降的背景下,融资类信托的规模不降反升,从5.83万亿元升至6.45万亿元,其占比从26.99%提升至30.29%。第三季度,随着“降融资”监管的升级,融资类信托的规模、占比分别下降至5.95万亿元、28.52%。
“压降是2019年底监管部门就提出的要求,但2020年上半年部分信托公司仍然迅猛发展,结果下半年面临极重的压降任务。”2020年12月8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2020年信托业年会”上如是批评信托行业存在投机主义,出现跨越监管红线、阳奉阴违的现象。
对于信托业的转型发展,闫桂军认为,要将信托业转型融入整个资产管理行业中进行审视,信托的本质就是一种法律关系,可通过践行基金化、证券化、资产管理化的“三化”发展理念重新定义行业发展,构建资产管理机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2020年12月24日,云南信托董事长甘煜向媒体公开表示,信托公司要想智赢未来,就要在产品、运营、流程、服务等多个领域,从信息化、数字化角度做出积极、快速、有效响应,真正进行智能化重塑。
监管趋严和转型压力增长之下,为提高综合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谋求增资壮大实力的信托公司在2020年明显增加,创下近3年新高。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年共9家公司增资获批,包括大业信托、陆家嘴信托、国投泰康信托、建信信托、财信信托、西部信托、国元信托、江苏信托和光大信托,增资金额合计204.27亿元。
严监管促转型
展望2021年,信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监管仍将持续趋严,行业总风险规模可能会小幅上升,但整体风险可控。坚守受托人定位将成为信托业发展的根基,将是信托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020年11月,毕马威中国发布的《中国信托行业发展趋势和战略转型研究报告》中提出,未来信托公司的发展将结合信托制度的本源特性,以承担其他金融机构部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真信托”功能,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定位。
据2020年12月3日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信托公司对证券投资信托业务的重视度大幅提高。截至2020年3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资金总额为2.2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38.14亿元,增长幅度达12.95%。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出台的系列政策,加大了信托公司转型压力。2020年5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及2020年7月3日,央行发布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限制非标债权集中度和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比例,使得信托公司的非标转标压力更大,任务更重。
2020年12月3日,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邓婷在其研报中表示,行业管理规模的持续下降,主要是顺应监管导向,主动控增速、调结构的结果,表明信托行业发展方向正在从“重规模”转为“重质量”。
大资管时代下,主动管理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信托产品的竞争力。
“信托公司一定要突出主动管理能力,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信托产品,没有好的主动管理产品,未来就没有生存空间。”2020年11月26日,重庆信托副总裁叶凌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从监管来看,信托业50%非标比例限制和融资类业务压降1万亿,都是导致行业加速转型的因素;从行业来看,行信托资产风险加速暴露、刚兑之路断绝,信托公司转型投资类业务和服务信托等本源业务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未来方向应该继续压降融资类业务,增长点应集中在标品信托和服务信托两大块。”喻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 2022-09-28长安信托产品逾期 恒银科技踩雷
- 2022-09-28中信信托20亿遵义项目违约开启 目前暂未有解决方案
- 2022-09-28时隔两年半 安信信托自主管理类资金信托业务“重启”
- 2022-09-23五矿信托优化资产配置 推出创新型财富管理业务荣获权威认证
- 2022-09-23信托在全球资管中心建设中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 2022-09-23杭州解百又踩了同一家的“雷”,国通信托明确违约产品延期1年
- 2022-09-16多家券商、私人银行布局家族信托,机构间合作优势互补
- 2022-09-16信托公司业务分类座谈会召开 融资类信托有望将保留一定比例
- 2022-09-16信托业务分类改革即将落地 存量业务拟设5年整改期
- 2022-09-13重组已近尾声?安信信托新一届董事候选人曝光!730亿保底承诺仅余2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