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信托募集规模大比下滑 发展模式可能会改变
在强力监管下,房地产产品发行量大幅下降。
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9月份房地产信托募集资金347.7亿元,环比下降39.86%,规模占比24.77%,环比下降11.01个百分点。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认为,这可能与“三四五”新规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影响有关。
那么,在严格控制下,房地产信托未来的发展模式将发生哪些变化?对于信托业来说,能否顺利度过转型的“瓶颈期”?
房地产信托基金募集规模下降
根据9月份集合信托研究所的相关数据,集合信托收益率下降。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9月份共发行集合信托产品1667只,较上月同期减少6.37%。发行规模1893.27亿元,比上月同期减少0.56%。
整体来看,9月份集合信托产品发行量略有下降,但房地产产品发行量下降明显。在于志看来,这可能是受“三四五”房地产融资新规的影响。
“三四五”融资新规,即“三条红线、四条管理、5%增长门槛”。
“三条红线”即,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只要房企触碰其中“一道红线”,有息债务将被限制在5%以内。按照踩线的条数不同,从多到少分成“红-橙-黄-绿”四档进行管理,每降一档,企业有息负债规模增速阈值的上限增加5%;即如果 “三线”均超出阈值为“红色档”,有息负债规模以2019年6月底为上限,不得增加;“二线”超出阈值为“橙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5%;“一线”超出阈值为“黄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10%;“三线”均未超出阈值为“绿色档”,有息负债规模年增速不得超过15%。此外,拿地销售比是否过高、经营性现金流情况两个方面也将作为监管机构考察的重要指标。
从募集资金规模来看,9月份房地产信托融资规模大幅下降。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9月份房地产信托募集资金347.7亿元,环比下降39.86%,规模占比24.77%,环比下降11.01个百分点。
金融监管研究院副院长周毅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产业政策和调控政策对资产终端客户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影响较大,客户需求将受到压缩。同时,近年来信托风险资产比重不断上升,少数信托公司的舆情事件正在发酵,引起债务终端客户的担忧,不利于产品的有效发行。因此,内外部环境因素都会影响信托产品规模的下降。
“此外,行业利率下行或维持低位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未来信托产品收益率也将小幅下降。”周毅钦补充道。
金乐函数信托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托业一年多来一直面临着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政策,可以预计,炒房将作为一项国策坚决落实。
“一些房地产信托占比较高的信托公司此前也降低了比例。一些房地产业务较少的企业也有可能暂时暂停房地产业务。然而,传统房地产公司的业务有望继续下去。”廖和凯进一步指出。
发展模式可能会改变
不少受访者告诉记者,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开发模式有望发生明显变化。
在廖鹤凯看来,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托业将继续培育,但业务发展模式将更加多元化,业务精细度将显著提高。
有分析认为,在严格监管下,房地产百强企业的融资策略和融资步骤已经变得极其保守。信用等级高、信用等级高的开发商融资难,主体薄弱的中小开发商融资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那么,以往信托房地产业务中交易对手的下沉策略还能奏效吗?
对此,廖鹤凯告诉记者,对于中国众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数量大幅减少是必然趋势。在未来的房地产开发领域,它不需要那么多公司,也不可能容纳这么多公司。中小开发商退出市场或专注于行业上下游某一环节的可能性较大。
“相应地,信托房地产业务中交易对手的下沉策略,现在取决于交易对手的资源禀赋,而不是盲目下沉。更多的是并购、合作发展、品牌注入等多元化解决方案。这个过程至少会持续一个经济周期。”廖鹤凯补充道。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在新规实施前,房地产企业选择信托融资的现象短期内还会增多。
诸葛房产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托融资一向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青睐的融资方式之一,但融资成本也相对较高。面对新规的严格限制,一些高杠杆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可能会开辟高息融资之路,更多地依赖成本较高的信托融资。
非标转标“如火如荼”
在信托融资的背景下,信托业正逐步壮大。
上海一家信托公司的理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未来信托产品会越来越规范。这也可以从公司的招聘信息中看出,只有非标产品相关的人员体验并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
不过,该人士也表示,目前很多投资者将信托产品默认为固定收益产品,净值产品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被客户接受,预计这需要一个过程。此外,行业风险逐渐暴露,但不同信托公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经历了“瓶颈期”后,行业仍处于平稳增长期。
于志认为,标准信托的增长或将成为支撑理财信托产品增长的重要因素。下半年以来,信托业在监管要求下大力压缩信托产品融资规模,规范信托成为信托公司转型发展过程中布局的重点。
与此同时,信托产品净值也在加速增长。记者了解到,由中国信登、信托业协会、中国债券估值中心联合制定的《信托公司信托产品估值指引(征求意见稿)》已下发至信托公司。中国信登与中国债券估值中心签订估值服务协议,与上海信托、陆家嘴信托、华宝信托、粤财信托、渤海信托、中建投信托、陕国投信托、国投泰康信托、长城新盛信托签订了估值试意向协议。
- 2022-09-28长安信托产品逾期 恒银科技踩雷
- 2022-09-28中信信托20亿遵义项目违约开启 目前暂未有解决方案
- 2022-09-28时隔两年半 安信信托自主管理类资金信托业务“重启”
- 2022-09-23五矿信托优化资产配置 推出创新型财富管理业务荣获权威认证
- 2022-09-23信托在全球资管中心建设中将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 2022-09-23杭州解百又踩了同一家的“雷”,国通信托明确违约产品延期1年
- 2022-09-16多家券商、私人银行布局家族信托,机构间合作优势互补
- 2022-09-16信托公司业务分类座谈会召开 融资类信托有望将保留一定比例
- 2022-09-16信托业务分类改革即将落地 存量业务拟设5年整改期
- 2022-09-13重组已近尾声?安信信托新一届董事候选人曝光!730亿保底承诺仅余2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