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只互认基金获批 暂时只面向机构销售
北上销售的香港互认基金又添新军。近日,弘收高收益波幅管理、易方达(香港)精选、华夏精选固定收益配置等3只债券基金获准在内地销售。
不过,这几只新基金暂时只面向机构投资者销售。
证监会最新一期基金募集申请核准进度公示表显示,弘收高收益波幅管理、易方达(香港)精选、华夏精选固定收益配置3只债券基金获准在内地销售,管理人分别为弘收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易方达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
根据香港证监会公布的2020年10-12月《季度报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在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机制安排下,香港证监会共计认可内地基金50只(包括两只伞子基金),中国证监会共计批准香港基金29只。
据记者了解,相比之前获批的北上互认基金,此次获批的几只债券基金或只能面向机构销售。
“国内基金公司新获批发行的债券基金对可投资的债券,不同信用等级债券的投资比例规定较为严格。但香港市场的债券基金并无这方面的限制,因此基金公司暂时只面向机构销售。”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类投资海外市场的产品,对个人投资者而言,确实不易理解。机构投资者专业能力更强,更容易把握这类产品的特征。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新获批的互认基金距离正式在内地发售还需要经过一些流程。
“新批复的北上互认基金还需要经过外管局同意才能正式在内地发行,尽管这类基金不占用QDII额度,但流程上还是需要外管局批复。QDII基金是在外管局审批的额度范围内使用,基金公司发行新基金不需要经过外管局的流程。”一位业内人士说。
“据了解,这类香港债券基金主要投资的是中资美元债,不占用QDII额度。香港资管机构这方面的专业投资能力比较强,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内的机构客户原本在中资美元债投资上存在委外需求,正好可以选择配置这类基金。”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在A股结构性牛市带动下,2020年互认基金一改往年“北热南冷”局面,南下互认基金当年实现超4000亿元净申购。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末,2015年11月两地互认基金正式开闸以来,内地基金在香港累计申购22.33亿元,除去赎回或分红导致的16.87亿资金流出,累计净申购5.46亿元,创下互认基金启动以来累计净申购的新高,也是继2018年6月之后,南下互认基金第二次累计净申购金额突破5亿元大关。
2020年,在香港销售的内地基金全年实现净申购4521.91万元,而2019年同期则是净赎回1.67亿元。
进入2021年,南下互认基金继续受到追捧,1月获净申购2.36亿元,创下互认基金开闸以来单月资金净申购新高。
北上互认基金方面,截至1月底,香港互认基金在内地累计销售629.05亿元,因赎回或分红导致的资金流出为463.52亿元,累计净销售165.54亿元。去年4月,北上互认基金曾创下超过175亿元的累计净销售新高。
- 2022-09-29蚂蚁基金改版指数基金专区,基金业加速转向“深服务”
- 2022-09-29年内公募基金发行规模超1.1万亿元 债基占比超六成
- 2022-09-29九月基金发行规模缩水 债券型基金仍扛“大旗”
- 2022-09-29两周大跌火了两只爆款基金!“聪明资金”悄然行动,看上了啥?
- 2022-09-26新发基金投资攻略
- 2022-09-26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降温 基金公司低调发行
- 2022-09-26拐点来了?半导体杀跌后,这些公募基金悄然布局
- 2022-09-26权益类基金仓位明显提升 中小市值龙头受青睐
- 2022-09-21县医保局:门诊服务再升级 百姓就医更便捷
- 2022-09-21茶陵县教育局:2022腾讯“99公益日”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