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和众汇富:回调了回调了,基金要不要补补仓?
相信男神比相信自己更多
指数基金赚的是 “市场平均回报”,想赚超额收益,除了自己亲自下场炒股,还有一条路就是买主动型基金。
按管理方式来给基金分类,可以分成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两种,指数是被动型的。
主动基金就是依赖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试图战胜市场平均收益的基金。
前几年,市场上有一只非常著名的基金——中邮战略新兴产业。
2013年,这只基金的涨幅达到80.38%,勇夺当年偏股基金年度冠军,基金经理任泽松一战成名。
基金界有一个著名的“冠军魔咒”——
说的是一只年度收益排名前列的基金,往往到第二年就很难继续前一年的辉煌,甚至会因为市场情绪的变化、风格的轮动,发生大幅回撤。
一
那时候的市场上,确实有很多人抱着怀疑的态度,等待2014年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
没想到,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以年内涨幅57.29%的成绩,再次位列偏股基金TOP20榜单。
之后的2015年,尽管股市经历了“过山车”波动,任泽松的中邮战略新兴、中邮核心竞争混合,还是逆势达到了106.41%、100.96%收益!
图为中邮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净值走势图
那年,一共有20只业绩翻倍的主动型偏股基金。
这个排行榜当中,任泽松自己一个人就占了两个席位。
被誉为王亚伟之后的“公募一哥”。
不过,公募一哥一直重仓高估值创业板股票的投资方式,一直饱受市场争议。
2015年下半年创业板开始进入去泡沫阶段,任泽松的管理业绩也开始急剧转折。
2016年、2017年,创业板连续两年遭遇黑天鹅,基金业绩随之大幅度滑坡。
到2017年年末,任泽松的重仓股接连暴雷。
最终,中邮战略新兴产业这只曾经的冠军基金,在年度基金排行榜的中排名倒数第一。
同时,他管理下的其他多只基金,年度净值下跌也都超过了15%。
冠军魔咒,还是没有被打破。
二
A股市场普涨行情的大牛市通常非常短暂。
市场的常态就是结构性板块轮动行情,风格转换非常复杂多变。
今年能赚大钱的方法,很可能到明年就不灵了。
这个时候,基金经理想要紧跟市场风格调仓换股,实现超额收益本身就很难。
再加上,当一只基金登顶冠军之后,就会收到广泛关注,成为明星基金。
而作为开放式基金,明星效应迅速吸引到大量资金涌入,会让基金规模在短期内迅速变大。
对基金经理来说,管的钱突然变多,按照原来的策略去腾挪就不再那么容易。
而且,调整重仓股这件事,一旦时机选的不合适,就会在新板块起来的时候,因为持仓太少导致业绩表现不好。
再转向去跟进,就更容易步步踏错。
作为普通投资者,看着基金排行榜去做选择,很容易买在一只基金的高光时刻,在净值高点的时候买进去。
但随着市场情绪转换,基金开始持续回撤,作为投资者可能会觉得自己选的基金恐怕不靠谱,等不到希望了。
选择低位割肉离场,浮亏就变成了确定性亏损。
这种追涨杀跌的操作,和股票短线操作的心态和动作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在底部坚持拿住,就一定能涨的回来吗?
这是未知的,因为基金存在清盘风险。
如果大多数投资者选择赎回,基金规模大幅缩水,规模缩小到5000万以下,就会面临清盘风险。
所以,在主动型基金的选择上,很需要去找到那些能够持续、稳定跑赢大盘的标的来投资。
三
今年年初,大家还在被禁足。
“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基金”就率先拉开了公募基金超募的序幕。
明星管理人加持、营销渠道火力全开,让这只募集上限仅仅60亿元的基金,在发行首日,就创造了1200亿的超募纪录。
打破了2007年“上投摩根亚太优势(377016)股票型基金”单日申购1162亿的神话。
上半年没过完,市场上新发基金的发行规模就突破了1万亿。
从基金业20多年的历史数据来看,在此之前,发行规模只有2015年上半年曾达到过1万亿。
新基金发行的牛气冲天,好像不申购新基金就错过了好多个亿……
但是,关于新基金,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任何一只新基金,在未来能跑出什么样的业绩,都是不可知的。
主动基金依靠的是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所以选择主动基金本质上市在选择基金经理。
基金公司当然了解这一点,于是在新基金发行前,都会努力的包装基金经理,力求光鲜。
如果基金经理是新人,就用力包装他的金融行业履历.
如果基金经理是老人,就会从他过往管理过的产品当中,挑选出表现最好的一个、并且要选出产品存续期间表现最好的那个阶段,用力宣传。
但事实上,公募基金行业每年都会淘汰很多人,履历光鲜这件事,和基金未来的业绩表现,相关性并不大。
从购买费用上来看,新基金的购买费用是1.5%,不能打折的。
比如,你拿出1个亿去申购新基金,钱一到账,当中的150万就直接被装进到基金公司口袋里,剩下的9850万才是用作投资的。
相比之下,市场上的老基金,通过天天基金网、支付宝这样的渠道去买,申购费通常是0.15%。
有些银行推出的网银活动里,只要我们先把钱放进银行的零钱宝,再用账户里的钱去申购基金,就可以享受到0申购费。
除此之外,新基金还有3-6个月的建仓期,这期间都是不产生收益的。并且,对于超募的基金,超出募集规模的那些钱,只能搞比例配售!
意思就是,当实际的基金募集规模一旦超过了规定募集上限,基金公司就要按比例对客户的认购申请进行确认,也就是投资人认购的金额只能有部分成交。
在申购热门期,这个比例通常只有10%左右。
建仓期和比例配售,这两点叠加在一起,就让我们的资金使用效率大打折扣了。
综合这些方面来看,选老基金比参与新基金申购要划算很多、稳妥很多。
四
除了大量供应的新基金,其实还有很多数据积累时间足够长、基金经理也是被充分考验过的老基金。
从海量的基金里选到一只合适的主动型基金,基本步骤很简单。
第一步,名称初选——
通常指数型基金、指数增强基金、债券基金,名称当中就会体现出来自己的投资方向,直接就可以看出来。
或者,可以通过Choice这样的软件,选择“偏股混合型”基金,就可以直接找到这个基金池。
第二步,根据基金档案了解基金投资策略——
“基金概况”会概括的写出基金投资理念,这当中能很清晰的看到基金的主要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概述。
“投资策略”这一项,是在投资理念的基础上,比较细致的策略描述,包括基础的研究策略、主要投资哪些行业、哪种类型的股票、基金当中各类资产(股、债、现金)的配置比例、再平衡周期等等。
第三步,了解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是主动基金的灵魂,以前的华夏大盘,正是因为有了王亚伟,才成就了传奇。
如果一只基金频繁更换基金经理,风险无疑是比较大的,意味着基金的投资风格经常随基金经理的更换而改变,收益很难持续稳定情况;
如果一只基金一直由一个基金经理负责,但是这个基金经理的名下管理了很多只基金,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这位基金经理是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公司为了用好“明星效应”,让他挂名管理其他基金、带新人,这种情况下,除了明星基金经理本人主理的基金之外,他名下的很多其他基金,管理人不会只有他一个人;
另一种可能是,这个基金经理是个“接盘侠”,公司把所有运行情况不好的基金,都挂在他的名下去背锅。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一点很容易理解,没有人能同时管好很多基金的,基金公司也不会舍得让一个真正好的基金经理,管理很多只基金。
有些基金经理名下的基金,既有主动基金,又有指数基金,这两种基金在管理逻辑上都完全不同,一个人同时管,怎么可能管好呢?这种基金经理基本就是干脏活累活的,大概率不会为我们带来好的收益。
所以,在筛选主动基金的时候,我们需要总结出一个“绝对优秀”基金经理的标准,基本是这样的:
足够专注----负责管理基金的数量要少,至多不过3-4只,少的1-2只;
足够专业----管理的基金规模在30-40亿以上,并且不做主题、热点、行业题材基金;
经验丰富----管理单只基金的年限至少7年以上,经历过一轮完整牛熊;
业绩稳定----任职期间能够贡献持续稳定跑赢大盘的年化收益,这种基金经理不会出现在牛市的年度明星基金榜单上,牛市翻倍的基金通常无法逃过“冠军魔咒”。
在这个基础上,去对照自己关注的基金经理,再做深入的研究,去判断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策略,是不是自己认同的。
这表格的基金就是做研究的时候拉数据出来一点点排除出来的,不是买卖建议哈!
老基金经理虽然好,但是冲劲儿和年轻人比起来肯定不足。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职位提升,还会被公司安排很多其他工作,也是影响研究精力的一个因素。
我把管理基金7年以上,负责管理基金以来年化回报20%以上的基金和基金经理们梳理成立一张表。
以前没这么细致的做过统计,这一统计才发现男神朱少醒任职以来的年化回报竟然高到这么……牛!
数据都是天天基金网上查出来的,大家感兴趣也可以自己去看看。
当然,所有的基金经理都是各有优缺点,没有完美的基金经理,就像没有完美的人一样。
第四步,基金规模——
国内的公募开放式基金,大部分都迈不过100亿的坎,即使很优秀的基金经理也很难在200亿以上的规模,做出好业绩。
负责任的主动型基金,结合市场情况、持仓情况,当认为基金规模再有大幅度增长会影响调仓和收益的时候,会暂停大额申购、定投及转换转入业务,来保证基金的平稳运作,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这些情况是在“基金公告”当中会及时发布的。
PS.
主动基金最关键的就是选对人……
基金经理选对了,也就不用考虑择时的事儿了。
大多数时候,还是相信这些超牛的基金经理比自己更多。
文中任何观点和建议不构成对证券买卖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和众汇富不对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或承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2022-09-29蚂蚁基金改版指数基金专区,基金业加速转向“深服务”
- 2022-09-29年内公募基金发行规模超1.1万亿元 债基占比超六成
- 2022-09-29九月基金发行规模缩水 债券型基金仍扛“大旗”
- 2022-09-29两周大跌火了两只爆款基金!“聪明资金”悄然行动,看上了啥?
- 2022-09-26新发基金投资攻略
- 2022-09-26同业存单指数基金降温 基金公司低调发行
- 2022-09-26拐点来了?半导体杀跌后,这些公募基金悄然布局
- 2022-09-26权益类基金仓位明显提升 中小市值龙头受青睐
- 2022-09-21县医保局:门诊服务再升级 百姓就医更便捷
- 2022-09-21茶陵县教育局:2022腾讯“99公益日”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