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在线教育不能忘记教育的初心
来源:工人日报
“花9元钱买10节课”“49元33节课,再送教辅材料”……据2月22日新华社报道,在线教育机构纷纷开启“抢人”模式,在宣传中,上课的都是“名师”,效果都是“提分明显”,但实际上,不少老师资质存疑,课程质量良莠不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很多学生开启了居家上学模式,在线教育迎来发展风口。数据显示,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从2016年1.04亿增长到2020年4.23亿,市场规模从2016年2218亿元扩大到2020年5000亿元。
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有力支撑了“停课不停学”,在提供个性化教育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定意义上讲,在线教育可以让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流动和共享,也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模式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在线教育身上的光环,都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如果丢了“教育”两个字,就失去了初心。现在的问题正在于,有些在线教育机构在资本裹胁下迷失了方向,不仅自己掉进了沟里,也把家长和学生带进了沟里。
比如,一些在线教育机构呈现出“不差钱”和“只要钱”的现象。“不差钱”是指流露出财大气粗的范儿,砸钱“所向披靡”。据统计,2020年,资本向在线教育领域输入了上千亿元,在线教育广告充斥各大短视频平台、社交App、综艺节目、路边广告牌。而“只要钱”是指低价里面暗藏套路,“请君入瓮”之后“一切向钱看”——当用户选择了某些低价课,就会发现这其实主要是用来引流的,课程总量虽大,却不成体系,也不会深入讲解,相关机构的真正目的在于引诱孩子和家长买更多“正价课”,如此“授课”更像是“售课”。
对在线教育的发展来说,真正值得重视的是教育质量,这是其发展命脉。现在很多在线教育机构把大量经费用在宣传而不是课程上,比如某机构2020年第三季度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0亿元,研发费用是2亿多元,营销费用是研发费用的9.3倍。此外,不少在线教育的老师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无证驾驶”能“传道授业解惑”多少?
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线教育也是如此。否则,不仅会耽误孩子,也会影响行业长远发展。此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就当前而言,不仅要解决在线教育呈现的一些乱象,更要着力引导其在课程品质、教学能力上下功夫。
打着教育旗号,就绝不能丢掉教育的初心。
- 2022-09-29业绩长期稳定增长盈利能力强 13家公司十年平均股息率超5%
- 2022-09-29新能源汽车行业步入“快鱼吃慢鱼”阶段,促使业内巨头加速扩产“充电”。9月28日晚间,宁
- 2022-09-299家公司“一夜”豪掷超72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扩产“充电”
- 2022-09-26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公司揭牌
- 2022-09-26“暂停新增券商系统反采”系误读,31家公司限售股将解禁…重要消息还有这些
- 2022-09-26又见更名!这家公司将变身为“方大新材”,今年还有82家北交所、新三板公司换“马甲”
- 2022-09-19甘谷供电公司:机器人平台 让民众办电更便捷
- 2022-09-19优化营商环境 | 会同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主动服务持续发力
- 2022-09-19社会领域团建再添新活力!临空集团团委、湖南顺丰团委正式成立
- 2022-09-14提前布局!公募基金掘金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看好这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