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你访问神州法治网
首页 > 公司

500亿现金″消失″!资产2000亿的民企巨头,危险了

2020-07-04 11:37:40 来源:

  1500亿债务堆积的"资本帝国",开始崩塌。

  7月2日,总资产2000亿的东旭集团披露了2019年年报:巨亏329亿元、近500亿货币资金“不翼而飞”……犹如一颗惊雷,惊动资本市场。

  据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东旭集团的营业收入超340亿元,同比降幅33.26%;净利润为-329.1亿元,而2018年同期的盈利规模达12.1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的亏损,是东旭集团近十一年以来的第一遭,直接将前10年所有赚的利润全部亏光。

  面对近330亿的巨量亏损,东旭集团给出的解释是,营业收入下降、财务费用上涨、资产减值增加,最终导致集团出现巨亏。

  更让市场震惊的是,截止2019年年末,东旭集团账上的货币资金仅剩69.69亿元,而据2019年半年报显示,东旭集团的货币资金余额高达564.32亿元。

  意味着,短短半年时间,东旭集团“花掉”近500亿的货币资金,实属罕见。

  对于这份财报,东旭集团的审计机构—中兴财光华直接给出了保留意见。

  东旭集团的500亿现金,去哪了?

  短短一年时间,亏损金额竟超过329亿元,昔日的民营巨头到底怎么了?

  据财报显示,2019年,东旭集团的营业利润亏损近-325亿元,亏损金额如此之大的主要原因有3个:

  1、2019年,东旭集团一口气计提近200亿元的资产和信用减值损失;

  2、营收下滑的同时,东旭集团的主营业务突然不赚钱了,其整体毛利率由22.9%突然大幅降至-0.39%;

  3、债务爆雷之后,东旭集团的财务费用暴增至81.15亿元,同比增幅超68%。

  面对这份财报,东旭集团的所有债权人直呼“踩雷”,但所有人更大的疑惑或许是,2019年半年报中的500亿现金,为何说没就没了。

  全景财经(ID:p5w2012)翻看东旭集团2019年债券年度报告发现,货币资金减少494.6亿元的同时,东旭集团的其他应收款在一年之内,由102亿元增长至659.6亿元,增加值高达557.6亿元,增幅高达547%。

  由此可见,东旭集团账面“消失”的500亿现金,大概率被转移到了“其他应收款”科目。

  那么,突然增加的500亿“其他应收款”都来自哪里?

  据财报显示,截止2019年年底,东旭集团的应收款前5名的总金额高达364亿元,其中2家的关联方分别是东旭光电投资、东旭投资资管,另外3家企业分别是龙跃实业(128亿)、瑞祥前平科技(37亿)、紫忠科技(26.67亿)。

  更魔幻的操作来了,东旭集团将货币资金转移到“其他应收款”之后,直接大额计提坏账准备。据财报显示,应收款余额前5名合计计提了136.3亿元的坏账,坏账比例达37.4%。

  值得一提的是,占据东旭集团127.8亿应收款的龙跃实业,总资产规模仅有250亿元,且早在2018年、2019年,龙跃实业的多只债券接连爆雷,发生实质性违约。

  另外,东旭集团在2019年财报中披露,多达21家企业的应收款无法收回,并全额计提坏账,总金额达27.2亿元。其中,北京聚欣盛达2.6亿元、北京华信智嘉8.6亿元、内蒙古旺熙源5.6亿元、衡水银行1.4亿元……

  然而,全景财经(ID:p5w2012)通过查询企查查发现,21家企业名单中,北京聚欣盛达、北京华信智嘉、内蒙古旺熙源等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状态都已经注销,而存续的企业亦是“劣迹斑斑”。

  资产规模高达2000亿的东旭集团,竟与如此多空壳企业发生业务往来,并产生大规模的应收款,令人细思极恐。这也从另一个维度解释了,短短6个月,东旭集团的500亿货币资金为何突然“不翼而飞”。

  2000亿民企巨头,遭遇临生存危机

  “2019年以来,盈利能力、偿债能力骤然恶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这是东旭集团2019年年报中的一句话。

  其实,早在2019年11月18日,东旭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东旭光电(000413)的36亿债务“爆雷”,实质性违约。而当时东旭光电账面的货币资金一度超过180亿元,资本市场一片哗然。

  2020年5月19日,因未能兑付债券本息合计金额3921.27万元,东旭光电再次发生实质性违约。

  爆雷之后的东旭光电,亦是连续崩塌。截止目前,其股价仅剩2.71元/股,较2016年的最高点(16.9元)跌去83.9%,总市值更是蒸发超过813亿元。

  当时,有市场分析人士猜测,东旭集团的资金链非常危险,不排除挪用了东旭光电的货币资金。

  随着2019年财报披露,东旭集团的资金链危机彻底显现。截止2019年底,东旭集团的总负债规模高达1516.8亿元,其中流动性负债超过1236亿元,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而更为紧迫的是,即将到期的巨额债务。

  据财报显示,截止2019年年底,东旭集团账面的短期借款余额达141.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495.8亿元,其他金融类流动负债余额112亿元,意味着2020年,东旭集团至少要面临749.2亿元的债务。

  即将到期的债务越来越多,账上现金却所剩无几,正如东旭集团在年报中所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债务堆起来的"资本帝国"

  “实业报国,致力于民族产业发展的高科技集团”是东旭集团官网上最显眼的一句口号,其成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北京。

  在“爆雷”之前,东旭集团是一家当之无愧的中国民营巨头,总资产一度超过2000亿元,年营收额超过500亿元,主营业务所涉及的产业涵盖了光电显示材料、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石墨烯、产业园区等。

  在2019中国企业500强的名单上,东旭集团位列第338位。

  截止2019年年末,东旭集团的实控人为李兆廷,是东旭集团的创始人,仍握有东旭集团49%的股权,另外华融国际亦持有东旭集团25.1%的股权。

  李兆廷,堪称资本市场的“弄潮儿”,其商业嗅觉十分灵敏,短短3年时间,便搭建了一个"资本帝国"。

  通过成功主导东旭集团多次关键转型,李兆廷赚得盆满钵满,之后便将目光瞄向资本市场,试图通过借壳登陆A股,借助资本将雪球继续滚大。

  2011年8月,东旭集团以5.3亿元,受让宝石集团22.94%的股权,成为宝石集团的控股股东,并间接控制了上市公司宝石A,即后来的东旭光电。次年11月,东旭集团再次受让宝石集团30%股份。

  在拿下上市公司控制权后,李兆廷开始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

  2014年1月,宝石A正式更名为东旭光电。据Wind统计显示,东旭光电上市以来,累积融资金额高达774.6亿元。

  尝到甜头的李兆廷,通过资本运作,又先后拿下两家A股上市公司:

  2015年9月,东旭集团以23.64亿元收购宝安地产,将其更名为东旭蓝天,并给出一份95亿元的定增方案,进军当时最热的光伏产业;

  次年10月,东旭集团以12.75亿元收购嘉麟杰19.16%的股权,后通过增持合计持有其23.46%股份。

  随着不断的增资与运作,李兆廷的身家亦扶摇直上。据《2019年胡润百富榜》显示,李兆廷与李青夫妇以235亿财富值,位列榜单第140位。

  随着资本版图的迅速扩张,东旭集团的债务规模亦急速上升,一旦失去造血能力,“拆东墙补西墙”的游戏便玩不转了。

  2019年下半年,东旭光电的20亿元债务违约,成为李兆廷的“资本帝国”崩塌的开始。

  违约之后,东旭集团的企业信用受到严重损害,多家金融机构及债权人集中采取了断贷、抽贷、挤兑行为,加剧了流动性紧张的局面。

  目前,据东旭集团披露的自救措施主要包括,处置非主业公司股权、闲置资产、加大债权的清收力度、聚焦主业等。此外,希望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债权人帮扶等多途径开展风险化解工作,力争三年全面化解危机,摆脱困境。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因作品内容侵权需删除与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尽快通过本网的邮箱或电话联系。

头条信息

热点文章

本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 邮箱:hyxs2020@qq.com

神州法治网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200711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