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舌尖味道转化为富民特色产业
用好“两只手”,培育壮大更多富民产业。一方面,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着眼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美食产业为支柱的文化旅游等产业,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美食+”系列产业一条龙服务。鼓励美食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精准选择营销切入口,不断延长产业链,创新地域美食新业态。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应有作用,通过行业规范引导美食生产企业做好食材优选、食品卫生、工艺质量等服务标准,做到质量有保障。另一方面,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通过美食产业规划、上下游产业链贯通、食材对接、食品安全等多方面政策设计,做好美食产业规划和政策引领工作;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提升美食品质和服务,不断增加市场份额;通过专家指导、人才培养培训等方式培育美食人才,拓宽美食市场;通过美食节、美食展销等活动,把更多当地特色美食推广出去。此外,还可结合消费帮扶,通过创新美食产业扶贫模式,组建专业团队送生产工艺上门,助推脱贫地区积极向共同富裕迈进。
下好品牌先手棋,助推传统美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创新品牌理念、优化乡村美食包装设计、丰富美食文化内涵等,推动各地特色美食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在美食品牌的培育、塑造和创新过程中,注重通过组织美食制作、推广展示活动,推进标准化、连锁化、产业化转型升级,建立从汗水到科技、从单打独斗到携手并进的乡土美食集团,依托美食业的放大效应和溢出效应,带动周边衍生美食的集群式发展,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发挥线上电商营销优势,通过“直播带货”,引入流量实现实体美食店与网购美食的协调发展。比如,分享美食背后的故事,提供更好消费体验,营造线上美食产业生态,让更多地域特色美食借助互联网翅膀走出深闺、飞出大山、走上百姓餐桌。
注重非遗传承保护,让更多舌尖产业滋养百姓美好生活。包括传统技艺在内的非物质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智慧。培育发展舌尖产业,应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利用非遗美食充分弘扬各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广大消费者在享受非遗美食的同时,领略、体验本地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打造“非遗美食+产业”模式,从非遗美食开发到精加工再到销售,打造一批非遗美食产业强镇、非遗美食特色产业村以及非遗美食产业群。持续开展特色美食科研攻关,将非遗膳食制作工艺与现代食品科技相结合,孵化创新更多美食新品种新产品;同时,倡导科学健康营养理念,让非遗美食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的活力。
- 2022-09-29市领导深入汤阴调研指导“五星”支部创建及安全生产工作
- 2022-09-29数字新机遇 跨境新业态 | 昌黎龙工场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开园
- 2022-09-29我县举行2022年第四批样板村观摩拉练活动并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观摩评比擂台赛工
- 2022-09-26发力产业集群 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 2022-09-26各地紧抓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 2022-09-26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
- 2022-09-21东山红提“串”起乡村振兴致富梦
- 2022-09-21隆回县财政局:“五项工程”激活驻村帮扶活力
- 2022-09-21紫阳(高新区)派出所出重拳快速打击一起破坏营商环境案
- 2022-09-19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到宿松调研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工作